2019年02月15日
100多年前,火车速度超越了马车
60年前,集装箱夺去码头工人饭碗
2017年,人机大战连续败给阿尔法狗
大概从人类发明机器的那一刻起,就再没有什么“铁饭碗”了。不同科研或者学术机构也总像约好了似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几篇“机器人替代人工”的预警报告,并引发一轮热议。
在短短的一生当中,我们不仅要受到周边一些环境的影响,人类发展的一些新兴技术也在推动我们的命运变革和转折。这些转折有可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空前糟糕的,比如说失业。
麦肯锡近期用一份160页的报告明确告诉我们:全球最高达50%的工作是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有六成的工作岗位,其30%的工作量可以由机器代劳;到2030年(还有13年时间),保守估计全球15%的人会因人工智能导致工作发生变动,大胆预估会影响30%的全球人口。
更令我惊讶的是其中关于中国报告中指出厨师与机械师这类职业将受到的冲击最大。到2030年,以这两个岗位为代表的基础工作会减少360万。报告称考虑到中餐的流水化生产趋势,厨师的需求会大大减少。
我的天~但凡是一个吃货,对美食的态度就决定了生活的温度,只要人们对美食的态度不死,那么机器人是怎么也无法代替真正的厨师的!
类似的争议年复一年,而观点基本上分为三派:
1. 保守派认为科技让人们失去了工作。
2. 前卫派则认为科技把人类从大量的枯燥重复性工作中解放了出来,释放了人类的创造力。
3. 理性派则站在中间,显得特别中肯。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曾今那些被“宣判死刑”的职业是否至今安好?首先我们来看下BBC基于剑桥大学研究者 Michael Osborne 和 Carl Frey 的数据体系分析了 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表。
根据这张汇总表,我们将表中被淘汰职业类型做以下划分:
1、电话推销员,银行职员,接线员等客服类职业
宣判客服类职位将要消失的观点,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有了,虽然那时还没有什么先进的智能系统比如自动贩售机、电视购物、云客服系统等。
表面上看客服类职业要做到事无巨细,但实际上顾客的需求种类可以进行归纳,只要把每一种服务场景进行细分,再不断补充,将需求总结归纳,然后制定对应解决方案解决,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可是你看,即便到了现在,大家都用淘宝购物了,为什么还需要一种叫“店小二”的职位?银行卡挂失完全可以通过打电话、官网、手机app甚至微信自助完成,为什么大家还是喜欢选人工服务?
这就像每次买西瓜都要问“瓜甜不甜”一样,虽然明知道结果可能都一样,但听人说一遍总归更安心。尤其是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这也是人工服务询问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
2、手艺人——厨师,调酒师,咖啡师等技能类职业
老话儿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但是小编我最近有点焦虑,当我知道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启用机器人程序来写稿子,我内心不免产生一个疑问:未来我会被科技淘汰吗?
早在 30 多年前,要靠手艺吃饭的职位就被预测到了增长将越来越低于平均。在标准化、高效率、低成本的商业系统面前,去实现某项工作,手艺似乎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已经越来越微乎其微。
但是,比如中餐大厨经常说酱油少许,这个“少许”就很复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式识别的工作。再比如说花匠,看着好像是很低端的工作,但是这么多花草、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病变、不同的生长周期,花匠的模式识别是极其复杂的,这恰恰是机器暂时替代不了的。
手艺人现在有另一个称谓——匠人,因为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具有差异化,它与流水线的标准化不同。当物品标签被贴上“纯手工”后会被认为更具灵动性,东西也更有吸引力。
3、仓库管理员,分拣员,邮递员,快递员等物流运输类职业
1982 年,日本东芝集团耗时研发2年,以800万美元的成本生产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邮件分拣系统。自动称重、扫描、计算邮费、盖邮戳,再放到相应的投递框里,虽然当时的邮政系统也是需要人的——分拣,机器只能承担 60% 的工作,但至少预示着将有 60%的职位被终结。
相信没有一家公司比亚马逊更能体现围绕自动化的种种布局实施。而国内的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目前也在积极开发部署仓库物流,快速提升自动化分拣效率,各种物流自动化概念层出不穷。
亚马逊自引入Kiva机器人以来,增加了8万名仓库员工,仓库员工总量超过12.5万人。该公司表示,这种仓库招工热潮将会持续下去。因为有的之前堆叠塑料箱的人员,成为了机器人操作员。很多其他的员工转移到接收站,在那里他们手动将大箱的商品整理到塑料箱等等。在这些仓库任务上,亚马逊显然认为,人类工人的表现要胜过机器人。
但你看,这些曾经”被宣称“即将消失的职位,目前它们多数还是好好的。
那么到底哪些人类工作能被机器替代?
哪些目前不能?
取代标准又是什么?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和O*Net公司的数据调查,对800多个职业的2000多个工作活动的详细分析,量化了在美国经济环境中花费在这些职业上的时间以及实现自动化的技术可行性。
将评判标准界定为:极易自动化,较易自动化,难于自动化的三组。在每个类别中,讨论机器人最不可能替代人类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而对工作活动进行分析是检查自动化可行性的最准确方法。
其中技术可行性是自动化的必要先决条件,是指:借助已论证技术实现自动化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百分比。
虽然技术可行性是自动化的必要先决条件,但并不能完全预测某活动能否实现自动化。还要考虑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实现自动化的成本,相对市场稀缺性,技能难度,监管和对社会接受性的考虑等等。
比如劳动力成本和相关的供求关系。如果工人的供应充足,而且比自动化要便宜得多,那么决策者就不会使用自动化。
还要考虑劳动力替代以外的效益,包括更高水平的产量、更好的质量及更少的错误。这些通常比降低劳动力成本要重要的多。同时也必须权衡监管和社会接受度的问题,例如机器在任何特定环境下可被接受的程度。
比如医疗服务行业,从理论上讲,机器人有能力替代护士的某些功能。但是现在如果真的让机器人照顾患者,相信许多患者是难以接受的。举例,一个病人大病初愈,刚做完手术,推到病房里,你弄个机器人,弄个金属管子在病人身上乱摸乱碰,这算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带有人情味且和蔼可亲的护士对他们嘘寒问暖,这个时候病人才感觉到病痛要减轻一些。他们更期望与人类接触,在照顾病痛的同时需要友善的关怀,这是自动化替代不了的。
不可否认,机器人自动化,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抢”走了人类的部分岗位。以美国为例,2000 年开始,美国制造业领域岗位消失了近 500 万——占职位总数的 30%。
但人和人之间联系的工作,未来恰恰可能是不能被替代掉的工作,而那些社会地位在原来的工业社会当中比护士要高得多的医生反而很可能要被替代掉的。所以从追求地位到追求连接,这是在未来职业职场当中求生的一条路。
深思
机器在一种工作中替代了一些岗位,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一岗位的结束。相反,由于其剩余活动的总体需求持续增长,部分自动化的职业数量有时还会增加。例如,在1980年代的美国,条形码扫描器的大规模部署虽然使每个商店的劳动力成本降低了4.5%,于是管理者增加促销活动致使结算时需要更多的收银员;于是美国零售业就业人数在1980年至2013年之间平均增长了2%以上。
同时,它们替代了一些岗位这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人类“无事可做”。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研究数据显示,制造类机器人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人类就业岗位的总数。到2020年,机器人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或间接创造的岗位总数将从190万增长到350万,每部署一个机器人,将创造出3.6个岗位。我想与其整天担心饭碗被抢走,还不如尽早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技能水平,只有你自己强大了,才能不惧竞争不怕失业。
内容/图片来自网络
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替代人,我们在提高自己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应利用机器人、自动化设备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率,创造更高的利润。若您想了解如工业机器人,装配与传输技术等先进的制造技术,欢迎来到AHTE2019 第十三届上海国际工业装配与传输技术展览会,找寻你的同伴,发现更多新商机。
作为亚洲专业的展示装配技术,传输技术,机器人集成,供料及连接技术解决方案,驱动-控制-测试技术的行业盛会,上海国际工业装配与传输技术展览会(AHTE)也将重点展示全面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为行业打造了一个自动化世界,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生产过程更系统、更高效、更智能、成本更低!从而推动国内汽车、3C电子、家电制造、食品包装、新能源、日化、医疗机械、陶瓷、压铸及铸造、玻璃、文具、制药、制砖、电梯、烟草、光伏、通讯等行业的智能制造发展,并加快其转型升级。
立即点击申请AHTE 2019展位
获取更多AHTE 2019展会信息,请联系:
邮箱:ahte@reedhengjin.com
电话:86-21-6468 1300/6468 1550